当前位置: 首页 >行业聚焦 >

你,为何总加班,除了因为领导,还有别的吗?(上)

来源:职路施语 2023-06-21 14:51:43

阅读点关注,军营不迷路。

加班,无论是身处部队,还是回到地方,总会时不时地碰到,尤其是在部队,工作在一定级别的机关部门当中,感觉如果平时不加点儿班,不晚点儿回宿舍休息,心里总会有一种负罪感。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由此,在部队的许多战友眼里,一般都是晚20点以后再工作,才叫加班。在此之前,则不算是加班。

加班,仅从现实意义来讲,不可否认,对提升个人的能力素质,确实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,也难怪有人会说,“灯火通明,才能前途光明”。进而形成一种结论:能力素质提升,往往与加班时间的长短,呈正比。

我们讲,一时的加班,或许是迫不得已,有时也是成长所需。倘若一味的加班,特别是成为一定级别的领导,依然以总加班为荣,则显得有些过了。

那么,提及加班,尤其那种天天总加班的,原因都有哪些呢?在这里,个人从主客观两个方面系统做了一下梳理。

客观上来讲,也就是说,这些因素,做为个人你往往决定不了,主要来自3个方面:

一是领导性格使然,找存在感

无论是在基层还是在机关,待过较长一段时间,这里指的是,做为下属,共处过两届以上领导的下属,都会有这样的感觉:

不同的领导,各自的工作态度与方法,都是不同的。同样是加班,有的加得也舒服,而有的越加越别扭,给人一种反复折腾的感觉。出现这样的差别,往往与领导自身性格有一定关系。

二是上级分配工作,亲疏有别

在任何一家单位,对于上级所安排的工作,做为下属能够被一视同仁,毫无差别地分配到属于自己的工作,基本上是一种奢望。为何?归结起来,就四个字:亲疏有别。

具体来讲,老干事与新干事,工作量肯定不一样。男干事与女干事,工作强度也指定是有区别的。私下里,你可以去品,慢慢仔细去品。

三是岗位人员有限,活多人少

吃饭,有“狼多肉少”这一说。而干活,则有活多人少这一讲。像有的科室,满编也就那么几个人。但上级机关部门所安排下来的工作量,却往往并不会因为人员的不足而发生转移。

这种近乎满负荷的情况下,科里如若再遇到一个休假的,要么,下面的干事得忙疯了,要么,科里的科长得崩溃了。

从主观上来说,就是下面的几条因素,多多少少你可以现在改变,或者可以在将来某一时刻改变的:

一是小白一枚,不用你用谁

在营连,你若是一名新排长,大概率年底要带新兵;在机关,你若是一位新干事,中小型以下材料拿第一稿,基本上非你莫属。

对此,其实你也不必抱怨,一个单位有一个单位的规矩,这在很大程度上已经一种不成文的传统。试想一下,一个科室,科长带着老干事加班,让年轻的新干事回去休息,这也不像话,不成体统,对吧。

所以,当你工作到一到时间,并掌握了核心竞争力,相信小来小去的工作,领导基本上也不会再找你。

二是有意躲活,不找你找谁

在一些战友眼里,认为不加班,“躲活”还不容易,在领导那边玩消失,不让他撞上,不就行了。

实则,这基本上等同于掩耳盗铃。首先,当真所在科室工作满满,纵使你在休假,科长或者主任都有可能将你召回来,躲是躲不开的。

其次,这样做,只能会“冲击”个人与领导之间的关系。要知道,在机关工作很忌讳的情景:打电话不接,发微信不回。

个人若不玩活儿,不能玩活儿,不会玩活儿。时间一长,要么,被原路返回。要么,小事儿不断,但都是边缘性工作,除了空耗,没别的。

正确的打开方式,则是主动为领导分担工作,工作干好了,既打造了自身品牌,又融洽了与领导之间的关系,可谓“一举两得”。

三是方法不当,不累你累谁

就是干工作,不得方法与技巧,一味地凭体力去拼,用时间去靠,就是不用脑子去解。

诸如此类,有的科室领导,不善于将工作安排下去,结果自己累得够呛,下属还抱怨,没得到锻炼。有的科室干事,工作总想着投机取巧,写材料,自己不琢磨,不调研,就去一味地找模板、荡文章,结果,功夫没少下,但效果却并不如人意。

还有的人员,多项工作在手,不排序,不摆布,一项工作卡在那儿,就不会转弯,结果问题虽然最终被解决,但却白白浪费大量的时间,剩下的工作,只能靠晚上加班进行。

而要很好地改善这一长时间总加班的现状,除却自身不能说得算的地方,也就是那些相对客观的因素,个人其实也是大有可为的(未完待续)......

文章图片来源网络,侵权联系删除

@职路施语,18年老兵,18年真心话,为你分享有趣有料的军营职场故事。

相关阅读
大家还在看
热词